*国家三级甲等医院 *湖北省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武汉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手机版
扫描二维码
关注手机版

【儿童康复专委会】儿童流口水的原因及干预方法

发布时间:2020-03-11 来源:信息部

儿童流口水的原因及干预方法

近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严峻,老百姓响应国家的号召,关住门、守住人,成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为避免交叉感染,大多医院康复科停诊,“疫情无情,康复训练不能停”,为了不让孩子的康复训练中断而影响康复效果,居家康复尤为重要,下面我将简述儿童流口水相关知识及居家康复指导。

一、口水产生的机理

口水主要是由腮腺、下颌腺和舌下腺三对唾液腺分泌,口水的多少主要受大脑皮层神经调节,比如“望梅止渴”,看到酸梅就会产生口水,这是一种生理性的神经调节。临床上很多脑瘫患儿都是早产缺氧等因素造成的脑损伤,大脑皮层神经调节口水分泌的功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唾液腺分泌失调而产生过多的口水。

 

二、生理性流口水及护理方法

孩子刚出生时,唾液腺发育不成熟,所以口水较少,到3-4个月以后唾液腺发育逐渐成熟,口水分泌也就逐渐增加,至6-7个月出牙时刺激了口腔局部的感觉神经,使唾液腺分泌的口水更多,而这时孩子吞咽反射不灵敏,吞咽功能不完善,颚部和口底比较浅,不会调节口腔内过多的液体,所以口水不断往外流,一直持续到乳牙完全萌出,一般要到2岁左右,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会自行消失。

这个阶段主要是做好口腔及皮肤的护理。

a.让孩子戒掉含着安抚奶嘴或乳头睡觉的习惯,口欲期(1岁之前)勤洗手,孩子经常放进口里咬的物品勤洗勤消毒。

b.每次喝过奶或吃辅食后都要喂几口温开水清洁口腔,当第一颗乳牙萌出后,要用无菌纱布或棉球沾温开水轻轻擦拭,或者戴婴儿手指牙刷套轻轻按摩刷擦牙床,清洁口腔。

c.勤换口水巾,经常用温水洗洗口水流到的地方,涂上润肤霜或油脂类的东西,保护宝宝稚嫩的皮肤,保持皮肤干燥,预防口水疹及湿疹。

 

三、病理性流口水的常见原因及干预方法

如果孩子已经过了2岁,且乳牙已经大部分萌出,这时仍大量流口水就属异常现象。很多脑瘫、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及唐氏综合症的孩子都伴随有流口水的症状,常见原因及干预方法分类如下:

 

1.口腔感知觉功能差(感觉不到口水的存在)

成人拔智齿时要打麻药,当脸颊麻木感还没消失时也会流口水,这就是麻药使我们的感知觉功能变差导致的流口水。那么口腔感知觉差的这类儿童口面部处于低敏迟钝状态,具体表现有:

a.喜欢咬东西(手、嘴巴、玩具)寻求感觉刺激。

b.口腔内积攒大量口水而没有感知。

c.口唇周围及脸上黏有食物或口水而没有感知。

d.长时间把食物含在口中不吐也不吞咽。

感觉是运动的先导,感觉是一切的基础,干预方法就是为患儿提供足够的、充分的、丰富的及正确的感觉刺激,具体方法如下:

a.对口面部穴位按摩刺激(人中、地仓、承浆、颊车及下关等穴位)。

b.增加口面部冷热觉刺激(冰刺激等)。

c.增加口面部的干湿觉刺激(干湿毛巾交替刺激等)。

d.感觉刷、触觉球刺激。

e.海绵棒。

 

f.口部振动器(电动牙刷、电动按摩棒等)。

g.食物刺激法(酸的、冷的、粗糙的及硬的等食物)。

 

h.视觉反馈法(用镜子观察及练习)。

2.下颌控制弱、不稳定(下颌不能上抬闭合阻挡口水)

这类患儿脸部肌肉肌张力和肌力低,下颌非常松垮,经常处于张口低位, 向下、前伸及侧向运动幅度过大,不能自主合上,或合上的速度很慢,不能快速叩齿,发音及咀嚼时动作费力、夸张、刻板、歪向一侧、前伸(地包天)、急动及抖动等。下颌是容纳嘴唇和舌的“房间”,双唇和舌等软组织功能的实现就是依赖于它的骨性结构,也是口部结构中功能发育最早的部分,它的大运动带动整个口部结构开始运动,它的发育水平决定着唇和舌运动的成熟水平。如果下颌不会运动,唇和舌也可能不会运动。如果下颌运动方向改变,那么唇和舌的运动方向也将改变,下颌不稳定,唇和舌的发育也将延迟。

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a.提高咬肌肌力法(深压咬肌法、敲打咬肌法、拉伸咬肌法、振动咬肌法)。

 

b.咀嚼法(食物、咀嚼器、T棒及P棒等)。

 

c.下颌骨分级调控咬牙胶棒。

d.抵抗控制法。

e.交替练习发a-e-i音。

 

3.合唇能力差(嘴唇不能闭合阻挡口水)

唇是关闭口腔的入口。一部分患儿唇部及脸颊部肌张力和肌力都很低, 不能完全合唇,还有部分患儿唇部及脸颊部肌张力高,时间长了引起上下唇回缩、侧向回缩不能闭合,当患儿感知到了口腔内外的口水,但是双唇不能有力的闭合及收缩,自然阻挡不了口水的外流。

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a.肌张力过高治疗(按摩面部、减少上唇回缩、减少唇侧向回缩、减少下唇回缩)。

b.肌张力过低治疗(抵抗法、对捏法、唇部拉伸法、脸部拉伸法)

 

c.圆唇治疗技术:笛子层次训练法、感觉酸的表情、夹住吹哨管或卷龙、吹泡泡或棉球、拉纽扣法、面条练习法。

 

d.唇闭合运动治疗技术:吮吸法、勺子进食法(前置和侧置)、发砸唇音(双唇紧闭,同时用力回吸,发出“啧啧”的声音)、出声吻、夹住压舌板。

 

e.展唇运动治疗技术:杯子进食法、模仿大笑、咧开嘴角发/i/音。

f.唇齿接触运动治疗:夹饼干(用嘴唇夹住一块饼干,并且试着用双唇挤压它。或者用牙齿夹住一块正反面涂有果酱的饼干,用双唇舔干净。)舔果酱(首先在唇或嘴周围涂上果酱,让患者知道果酱的位置,感知差的可以借助镜子。在上唇涂,用下唇、下齿舔干净;再涂下唇,用上唇、上齿舔,还可用海苔等训练下唇收缩)发唇齿音/f/。

g.圆展交替治疗(亲吻微笑、微笑噘嘴、/i/和/u/交替发音)。

 

4.舌头后缩能力差(不能把口水向后运送到咽部)

舌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协助咀嚼和吞咽食物、感受味觉和辅助发音等功能。舌是口部结构中最灵活的器官,成熟的舌运动中,舌尖可以向上、下、左、右等各个方向运动,可接触到口腔中的任一部位。如果患儿感知到了口水,下颌及唇也能正常闭合,但是舌头不灵活,不能后缩,无法把口水运送到咽部吞咽下去,这样口水也会“决堤”哦!

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a.吸管层次治疗,练习用吸管喝水,喝浓稠的酸奶,用吸管进食。(1号到8号难度递增)

b.提高舌肌肌力训练。

c.舌向前运动治疗技术(舌前伸运动、舌尖向上及下伸展、舌尖舔嘴角、舌尖洗压面、舌尖顶脸颊、舌尖上卷)。

d.舌向后运动治疗技术(深压舌后部法、发/u/、/ou/音)。

e.舌尖运动训练器训练,食物训练(海苔、果浆及酸奶等粘在口周及上颚前部舔舐训练舌头灵活性)。

 

f.舌前后转换治疗(发/i/、/u/音交替训练等)。

g.马蹄形上抬治疗(舌尖发音“兔”、“肚”、“怒”,压舌板、吸管等刺激)。

h.舌后部上抬治疗(舌后位训练器,用牙刷和勺子等敲击按压舌根部,促进其上抬,发/g/、/k/音)。

 

i.舌侧缘上抬治疗(向中线压舌法,刺激上腭,食物传送,臼齿咀嚼法)。

j.舌前部上抬运动治疗(舌前位训练器,发/j/、/q/、/x/音)。

 

5.吞咽功能障碍(不能把口水咽下去)

部分脑损伤的患儿主要是由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肌张力异常等引起的功能性吞咽障碍 ,不能很好的把口水咽下去,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a.吞咽功能训练仪治疗

 

b.寒冷刺激法诱发吞咽反射(用冷水浸湿的棉棒刺激软腭咽部引起吞咽)。

c.颈部的放松训练

d.促进吞咽反射手法

四.病理性流口水其他原因

1.身体健康原因

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发炎肿大、口腔溃疡、咽峡炎、手足口病及鼻炎等疾病导致唾液分泌增多,张口呼吸,口唇闭合不全导致流口水。需要找相关专业医生治疗,同时注意口腔清洁护理。

2.身体姿势原因

有部分比较严重的脑瘫儿童肌张力异常,头控差,不能抬头,竖头不稳或头总是朝下歪向一侧,整个头部向下低垂,这样也容易流口水。干预方法就是训练头控,调整姿势,做康复训练。

3.药物因素

例如服用某些抗癫痫类药物后的副作用之一就是流口水。

很少有患儿只存在单一的问题,很多同时存在好几个方面的功能障碍, 找出问题,综合训练效果更佳。流口水的孩子多半咀嚼、舌头后缩及吞咽等口腔功能差,这样会影响进食,长期下去会影响营养的吸收。控制好口水也是为以后更高级的构音讲话活动打基础,所以家长们切不可小看流口水这个问题, 要早做康复训练进行干预。

END

作者信息

王美玲: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委会、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儿童脑病康复中心ST主管技师 。

李晓捷: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佳木斯大学康复医学院原院长 一级主任医师 二级教授 博导。
 

文章来源: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委会

全方位知晓医院信息

× 预约挂号 互动交流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