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三级甲等医院 *湖北省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武汉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手机版
扫描二维码
关注手机版

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对高血压疾病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10-01 来源:信息部

       炎症因子是一类与炎症有关,由免疫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产生和分泌的细胞因子如:CRP和白细胞介素(IL)等,可参与细胞生长、分化、修复和免疫调节过程。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EH主要病理改变是细小动脉硬化,如形成血栓,可因血栓形成、内皮细胞及血管壁坏死引起出血,继发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现在,有关EH的发病机制仍在不断探索中,除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精神因素以及神经内分泌机制外,近年来发现炎症因子不仅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过程,而且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伴有肥胖的EH者中更为明显。

1 C-反应蛋白(CRP)

C-反应蛋白(CRP)主要在IL-1IL-6等细胞因子介导下由肝脏产生,外周血淋巴细胞亦能少量合成,因与肺炎球菌夹膜的C多糖物质(CPS)发生沉淀而得名。CRP为一种γ球蛋白,分子量为105KD,主要的生物学特性有:①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消耗补体,释放炎症递质、促进粘附和吞噬细胞反应,促使细胞溶解;②作用于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的受体,导致淋巴细胞活化、增生,也增强了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③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反应,引起血块收缩。CRP在血中的半衰期稳定在19h,其浓度依赖于肝脏的生成量。CRP是判断组织损伤的敏感指标,在损伤的6~8 h,血清高敏CRP迅速升高,在48~72h达高峰。

在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出现损伤,并且可能与其长期受高血压和异常血流冲击有关。损伤的内皮可以引起炎性细胞粘附,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促进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进入受损细胞内产生IL-1TNF-Α,刺激肝细胞合成CRPBautista等首次明确提出血清高敏CRP浓度是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吴寿岭等研究发现EH患者组血清CRP浓度高于血压正常组,且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一致。提示血清高敏CRP浓度与高血压病相关,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的发生。虽然很难确定血清CRP的浓度与高血压病的因果关系,但肥胖、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等EH患者合并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均与血清CRP浓度成正相关,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扣除这些危险因素的影响后,血清CRP仍是EH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

研究认为:CRP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影响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①高浓度CRP直接参与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损伤内皮细胞,使血管对内皮依赖性舒血管物质的反应性减弱,血管阻力增加。②CRP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后,内皮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及前列腺素减少,使其舒张血管、抗血栓、抗病原的特性丧失。这些改变在高血压病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③CRP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因子,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反应。高浓度血清CRP同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迁移,动脉内膜增厚,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发展,导致高血压血管重构阻力增加。④炎症反应存在时,CRP升高,白细胞的氧化应激增强,超氧阴离子释放增多,超氧阴离子可以消耗一氧化氮,钝化其血管舒张功能。⑤炎症递质可以激活内皮细胞、吞噬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释放内皮素-1和内皮素-1样的免疫激活物。CRP具有与IgG和补体相似的调理和凝集作用,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刺激单核细胞表面的组织因子表达及其他免疫调节功能,促使血管收缩。

2 白细胞介素

在多种白细胞介素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前炎性因子,能上调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表达,增强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白细胞介素6(IL-6)是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参与调节免疫应答和炎症急性期反应,直接影响糖与脂质的代谢,活化炎症细胞,诱导粘附分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诱导单核/巨噬细胞释放TNF-Α,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过程,低氧可诱导其合成。白细胞介素18(IL-18)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产生,Gerdes等首次报道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也能产生IL-18并表达IL-18受体,是一种多效能的免疫调节因子,可促进IL-1TNF-Α等促炎性因子以及一氧化氮(NO)等细胞毒效应因子的产生,从而对炎症反应起促进作用。白细胞介素8(IL-8)是由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重要的趋化因子,不能被血清灭活,易形成局部累积,在病理情况下可以趋化并激活中性粒细胞,促进中性粒细胞的溶酶体酶活化和吞噬,并能粘附于心肌细胞表面,产生直接细胞毒性作用,损伤心肌细胞。白细胞介素10(IL-10)主要由单核和T淋巴细胞产生,是一种有效的抗炎因子,能抑制炎症细胞产生IL-1IL-6TNF-Α等多种炎症因子,调节和控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损伤,发挥对血管内皮和心脏的保护作用。

研究表明,多种白细胞介素在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杨平等的实验结果显示,EH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血清水平明显降低,表明其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余琴等发现EH患者血清中多种促炎因子IL-1IL-6TNF-Α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抗炎因子干扰素- r (IFN-r)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细胞因子的调节紊乱参与了EH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其中IL-1IL-6TNF-Α促进高血压的发生及心肌肥厚。李全忠等观察到:在脂多糖刺激后,EH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Β分泌较健康对照组的分泌显著升高,提示EH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Β释放的增加可能是导致循环中IL-1Β升高的原因之一,但是脂多糖刺激引起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Β分泌升高的原因及其在EH中的意义目前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许金成等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血浆IL-1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其水平随着高血压分级的上升而递增,并且血浆IL-18水平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张晓明等的实验结果表明高血压脑出血(HIH)早期血清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头部低温可有效降低其含量,提高存活者预后生活质量。向强等通过对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血肿冲洗液TNF-ΑIL-6IL-1Β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认为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病理变化过程,且炎性细胞因子的不同变化可能与疾病转归有关。张金等观察IL-6 mRNA在高血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后不同部位及细胞来源的表达,认为IL-6与脑缺血后受损组织的恢复有一定关系,可能对脑缺血后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吴旭斌等发现,EH病患者的血浆CRPTNF-Α,IL-1Β和IL-6水平升高,且随肾功能损害的加重而进一步升高,提示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是EH肾损害的危险因素,炎症因子参与了EH肾功能损害发生、发展的进程。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过程中,存在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炎症过程在EH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进一步研究EH的炎症机制,降低EH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延缓靶器官损害进程,降低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危险,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抗炎治疗是否能用于治疗EH,干预EH的进展及减少EH靶器官损害,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课题。

全方位知晓医院信息

× 预约挂号 互动交流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