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高龄奶奶突发股动脉栓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血管外科)紧急施救成功挽救肢体
时间:2025-05-12 来源:胸外科(血管外科)
近日,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胸外科(血管外科)成功为一位91岁高龄的徐奶奶实施了紧急救治,解除了其股动脉急性栓塞的危机。
据了解,徐奶奶于一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下肢疼痛、麻木、冰凉等症状,当时并未引起重视。随着症状逐渐加重,为寻求进一步治疗,徐奶奶来到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血管外科)就诊。该科陈健、杨小进团队热情接待了患者,并迅速组织会诊,制定了周密详细的治疗方案。
术前CTA及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显示,患者左侧股动脉急性血栓性闭塞,右侧腘动脉闭塞,双侧胫腓干狭窄,左侧胫后动脉、双侧腓动脉、双侧胫前动脉近中段闭塞,情况十分危急。
此时,徐奶奶的左下肢皮肤已呈紫红色,疼痛剧烈,末梢循环极差。此外,患者还存在多日未进食水、中重度贫血等问题,加之高龄因素,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如何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实施精准有效的手术,成为了摆在医护团队面前的一大难题。
面对病情快速进展的严峻形势,副主任陈健、杨小进当机立断,决定立即实施手术。当天夜间,医护团队紧急为徐奶奶进行了经皮股动脉血栓抽吸术+股动脉球囊血管成形术+腘动脉造影+腘动脉球囊血管成形术+胫动脉球囊血管成形术+股动脉造影术+髂动脉造影术。
术前(左),术后(右)
术后,徐奶奶左下肢循环立即得到显著改善,皮肤大面积的紫红色消退,疼痛也明显缓解。目前,徐奶奶生命体征平稳,正在康复中。徐奶奶及其家属对医护团队精湛的医术和悉心的照护表达了万分的感谢。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或栓塞等原因导致下肢动脉狭窄或完全阻塞,使肢体血流减少,进而引发缺血症状的一种疾病。该病常见于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等部位。
典型症状包括:
1、下肢发凉、麻木、易疲劳:患肢常感觉温度降低,活动后容易疲劳。
2、间歇性跛行(典型表现):行走一段距离后,小腿、大腿或臀部出现疼痛,休息后可缓解。跛行距离越短,提示缺血程度越严重。
3、静息痛(严重缺血):夜间休息时足部出现剧烈疼痛,下垂肢体可稍缓解。
4、晚期(坏疽前兆):皮肤苍白或发绀(紫黑色),出现溃疡且难以愈合,甚至趾端发生坏疽。
该疾病的高危人群有:
1、年龄>50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2、吸烟者:吸烟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增加2~6倍)。
3、“三高”患者:糖尿病(易累及小腿动脉)、高血压、高血脂患者。
4、其他:肥胖、久坐、有家族史、患有慢性肾病等。
杨小进温馨提示,有房颤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及时治疗,规范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肢体动脉栓塞的发生。若出现突发下肢剧痛、苍白、无脉搏等症状,需警惕急性动脉栓塞,务必在6小时内及时就医,争取挽救肢体的机会!
(文:肖念 审核:杨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