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三级甲等医院 *湖北省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武汉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手机版
扫描二维码
关注手机版

白露养生

发布时间:2017-09-24 来源:中医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白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气温转寒,候鸟们准备南飞,寻觅一个温暖之处过冬,百鸟们也开始准备果实存粮以度过冬天。到了夜晚时分,草木上处处可见水气遇冷凝结成水珠,故名白露。白露节气意味着凉爽的秋天真正到来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天高气爽,云淡风轻,正是出游的好时节。

白露时节,早晚温差逐渐变大,一早一晚要特别注意保暖。增添衣物要及时,晚上睡觉最好盖上被子。外出游玩时不要贪凉露宿,因为露水属阴物,夜上阴气加重,两阴相合,极耗阳气。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

对我们来说,重点保护肚脐成为白露关键:因为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敏感。若防护不当,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穿露脐装等,寒气极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

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呕吐;天长日久,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节气养生有地域之分,要考虑当地局域气候,比如早晚加减衣物防秋凉这件事情,还是要根据各地的气候随机应变。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能提醒肌体开始收敛阳气,对于冬之收藏阳气有利。但是本就阳气虚弱的人则不适合秋冻。睡前热水泡脚,极有敛阳之效,睡前也可以喝点酸梅汤养阴生津。

白露防秋燥。燥气是秋天的主气,给人的感觉,空气中缺少水分,北方凉燥居多,南方温燥普遍,不管是哪种燥,如果不注意,与人体内潜伏的邪气遥相呼应,为病多端,在人体内多会传遍化火,导致各种不适症状,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

预防秋燥的方法,建议要多吃梨、银耳、蜂蜜、百合、枸杞、萝卜、豆制品等,多吃橙黄色蔬菜,比如南瓜、胡萝卜、红薯等。也可以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沙参、西洋参、杏仁、贝母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另外,要少食辛辣之品,因为辛辣之物需要更多的津液来中和,津液不足会加剧秋燥。推荐一道美食和一道茶饮:

【莲子百合煲】

配方:莲子、百合各30克,精瘦肉200

做法:莲子、百合浸泡30分钟,精瘦肉洗净用水焯一下。锅内重新放入清水、莲子、百合、精瘦肉同入锅,加水煲熟,适当放枸杞、精盐调味。

功效:清润肺燥,止咳消炎。适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杞菊银耳陈皮茶】

配方:枸杞子15克,野菊花3-5朵,银耳15克,陈皮3克

做法:每天上午开始,以沸水泡之,喝干再泡上,可以一直喝到下午。

功效:滋阴润肺

白露介于以湿为主气的长夏和以燥为主气的秋季之间,属于一个过渡时期。因此,既有防止寒湿之气伤人正气的一面,又有需要开始养阴的一面。因此,白露期间你应该注意:

1、秋冻与保暖

自然界阴气渐盛,人体也应该顺应自然而养阴。这时我们可以先减少自己出汗的几率,减少剧烈运动,少吃辛辣刺激和温燥的食物,令阳气内敛而阴气自生。

也可以适当的“冻”一下自己,不要因为气温下降而过早的穿太厚的衣物。但也应该注意,此时气温的下降往往会让人过度贪凉而伤了身体。

所以,白露期间空调、风扇、冰镇饮料就不应该再用了,只是让自己的身体去适应这个气温下降的过程就好。

2、养阴与化湿

白露期间主气仍是湿气,所以化湿还是有必要的。尤其是素来就痰湿体质的人,舌苔腻、周身酸懒、大便溏、小便黄,在这个节气期间还要小心注意饮食、生活的调摄。饮食以清淡为宜,生活上要注意保暖,不可过于贪凉。

至于养阴,在以湿气为主的时候仍然应该回避甘、寒的百合、麦冬、玉竹、银耳之类,适当注意增加些当下的应季水果、蔬菜即可,切不可过用滋腻之物,不必借贴秋膘之名饱口腹之欲。“贴秋膘”这个概念,其实描述了秋季养收在身体上的变化,秋季的气机能量是向下、向内的收敛,没有了夏天的耗散,能量丰润了皮脂,壮实了身体,人和动物,就像吹气球一样,肥壮了一圈。古人会在这个时候,吃些养阴的食材,目的是助养收一臂之力,借养收之势,为自身储备能量。

大自然中,白露节气以后,百鸟开始蓄食备冬,如藏珍馐,贴秋膘也是仿生的一种行为。但是现代生活中,肥甘厚腻贯穿四季,痰饮内热很多见,这个节气,可以不再假借“贴秋膘”之名,饱口腹之欲,而是应该专注在早睡早起,减少消耗上,让身体进入收敛的模式。在饮食上,可以考虑吃些清补的食物,如山药、芋头、小米粥、萝卜、藕粉、杏仁等,不给身体造成负担,即是补。那些啤酒、烤串、火锅相伴夏天的人们,主动站队,该温暖脾胃的就去艾灸;该清火滋阴的,就吃点萝卜、藕、梨。

【 叩齿咽津润燥功 】

五行之中,肺对应金气,肾对应水气,金水相生。

清晨睡醒,先闭目叩齿36下,咽津,既可防燥,又可填精。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55年,科室现有主任医师两名,副主任医师两名,拥有门诊和病房两个单元。门诊位于门诊大楼二楼,诊室两间,长期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副主任以上医师坐诊。病房位于诚信楼二楼,环境舒适,治疗手段齐全。并开设了中医老年病、中西医结合儿科、内分泌三个亚专业。

科室以突出中医特色为主,并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对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均有良好疗效,特别对中风后遗症、眩晕、咳喘、心悸、胃脘痛、颈腰腿痛、月经不调等疾病更是得心应手,疗效甚佳。同时开展了针灸、艾灸、刮痧、中药穴位贴敷、拔罐、耳穴、中药熏洗、三伏贴、三九灸、督脉灸等中医特色治疗。本科门诊还设有保健咨询,代煎中药等便民服务措施。

门诊:027-83745772

住院部:027-83745773

全方位知晓医院信息

× 预约挂号 互动交流
关注公众号